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泰剧 >

鼎和鼐的区别(鼐用于人名是什么意思)

时间:2023-08-14 19:11:12来源:

鼎和鼐的区别?

1、意思上的区别

鼐,字从鼎,从乃,乃亦声,本义大鼎,特指:

大鼎、头鼎。

“乃”义为“重复”、“再度”,引申为“一系列”。

“乃”与“鼎”联合起来表示“同一系列的青铜鼎”;

鼎,一般意义上的鼎,烹饪祭祀给神的牺牲,而上升为礼器,成为国家政权中君主、大臣等权力象征;

鼒,口小的鼎;

炉,取暖、做饭或冶炼用的设备,种类很多;同“垆”,古代酒店前放置酒坛的炉形土墩。

2、用法上的区别

鼐鼎及鼒:

大鼎、中鼎和小鼎。

炉现在多指有用煤气、电力的:

~子。

~火。

锅~。

熔~。

~火纯青(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境地)

鼐用于人名是什么意思?

是指学识渊博,清雅荣贵,中年成功隆昌,官运旺,出国之格的意思。

鼐〈名〉

(形声。

从鼎,乃声。

本义:大鼎)同本义

鼐的读音是什么?

“鼐”,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,普通话读音为nài,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。

“鼐”的基本含义为大鼎。

在日常使用中,“鼐”常做名词,表示大鼎。

“鼐”,最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,表示大鼎。

最后演变成楷书体和简化版的“鼐”。

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名人“名”是“鼐”?

姚鼐

姚鼐,(1732~1815)清学者、藏书家。

字姬传,一字梦谷。

安徽桐城人。

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进士,选庶吉士,改礼部主事,官刑部郎中,历任山东、湖南乡试考官、会试同考官,又历主江宁、扬州等地书院凡40年。

治学以经学为主,兼及子史、诗文,曾受业于刘大櫆,论者称他辞近方苞,理深于刘大櫆,三人均为桐城籍,世称“桐城派”。

家有书楼名“惜抱轩”,藏藏古文、经、史者居多。

道光十二年(1832年)有《惜抱轩书录》刊行,为其藏书跋尾题记之属。

著有《惜抱轩全集》。

选辑有《古今辞类纂》。

选辑有《古今辞类纂》、《五七言今体诗抄》。

李鼐

李鼐,字仲镇,号懒窝(《天台续集别编》卷五),宣城(今安徽宣州)人。

宏子。

高宗绍兴初官都昌尉。

孝宗隆兴元年(一一六三)知溧阳县(《景定建康志》卷二七)。

事见《南涧甲乙稿》卷二○《左朝请大夫致仕李公(宏)墓志铭》。

林大鼐

林大鼐,字梅卿,莆田(今属福建)人。

高宗绍兴五年(一一三五)进士。

历官右谏议大夫兼侍讲,权吏部尚书。

后为秦桧所忌,出知泉州,卒於任。

事见清乾隆《福建通志》卷五一。

林鼐

林鼐(一一四四~一一九二),字伯和,一字元秀,黄岩(今属浙江)人。

孝宗乾道八年(一一七二)进士。

授奉化县主簿,迁定海丞,知侯官县。

淳熙间知龙岩县(清乾隆《福建通志》卷二四)。

光宗绍熙三年通判筠州,未行,卒,年四十九。

事见《水心集》卷一五《林伯和墓志铭》。

朱鼐

朱鼐,字子大(《前贤小集拾遗》卷一),安福(今属江西)人。

宁宗嘉定十五年(一二二二)领乡荐(清乾隆《江西通志》卷五○)。

明鼐

明鼐,字子初,号远村,满洲旗人。

康熙癸巳副贡。

梅文鼐

梅文鼐,字尔素,号慎庵,宣城人。

诸生。

方士鼐

方士鼐,字羹梅,一字庚眉,号调臣,定远人。

贡生,官东流教谕。

有《田持轩诗钞》。

黄家鼐

黄家鼐,字彦生,鄞县人。

官福建布政司理问。

有《艺兰山馆诗存》。

鼐鼎和起来读什么?

鼎鼐,古代词语词汇,拼音:

dǐngnài,释义:

1、鼎和鼐。

古代两种烹饪器具。

2、比喻朝政。

比喻宰相的职位。

因古代宰相治理天下,揆度百事,就如同在鼎中调味一般,故称为「鼎鼐」。

唐.苏颋〈唐紫微侍郎赠黄门监李乂神道碑〉:

「龙德周史,龟文汉相,鼎鼐递袭,簪缨相望。

【解释】:

比喻处理国政。

【出处】:

相传商武丁问傅说治国之方,傅以如何调和鼎中之味喻说,遂辅武丁以治国。

【举例造句】:

 鼎鼐调和理庶民,安邦定国立功勋。

展开更多
标签: